荷蘭留學工作FAQ

working in the Netherlands

前言

有鑑於很多人來信詢問來荷蘭念書和工作相關的問題,一個個回覆之後發現很多問題都大同小異,因此索性整理成這篇Q&A。本篇的回答是依據我在荷蘭念書和工作將近四年的經驗(2011-2015),以及身邊看過的例子,目的是希望提供一個過來人的觀點,給需要的人參考!(針對特定學校、學費、課程…這類問題,建議直接些信去問學校會比較準,因為我只念過一個學校的一個科系,且已經在2015年離開荷蘭。)

Q:為什麼選擇荷蘭?當初的考量是什麼?

我當初2010年選擇留學地點的考量主要有三點:一、語言。二、經濟。三、設計環境。

就語言來說,荷蘭的碩士課程幾乎都是全英文授課,當地老師和學生的英文程度也相當不錯,溝通上與其他非英語系國家相較之下比較沒問題。

就經濟來說,荷蘭碩士課程的學費與英美相比較平易近人,我2011年TU Delft入學時學費約€12,650/年,雖然學費逐年上漲(現在2014年是€13,226/年),但和英美設計碩士動輒$30,000 – 50,000/年的學費來說還是少了許多。另外TU Delft本身和一些私人企業都有提供留學荷蘭的獎學金,若爭取到學費全免不是沒有可能(我當初幸運拿到ASML提供的留學獎學金,幾乎cover了所有學費)。

就設計環境來說,荷蘭雖然沒有其他歐洲大國那般揚名國際的特色,例如:德國工藝、義大利時尚、英國古典韻味、北歐的人本思想,但荷蘭開放的社會與紮實的科技商業基礎讓此地擁有多元的可能性,例如:Philips運用最新技術的家電系列產品、Delft blue具備歷史元素的瓷器、Droog design的前衛環保設計、阿姆斯特丹許多start-ups的新潮創意點子。就算還是想親自體驗他國的設計,荷蘭位於歐洲中心,四通八達,半天內就可移動到以上其他國家。

Q:當初申請學校如何準備作品集?需要補習嗎?

我大學時期慢慢發現自己對藝術設計的興趣,課餘時間有陸續累積一些平面設計、網頁設計和攝影的作品,當時申請學校的作品集就是這些東西整理而成。當然現在回頭看,那些東西相當不成熟,但我想學校收學生看得是潛力,如果作品已經超完美應該也不需要唸書了。

我個人當初有想過去補習班,但最後還是決定自己來,原因如下:1. 設計補習班學費超貴:那些錢可以換算成好幾堂lynda.com, Skillshare, Tuts+的課程,更不用說還可以順便練英文聽力。我當初在這些平台上自學了超多平面設計和網頁設計的基本技術,那些講師很多都是外過知名的設計師、工程師,課程內容絕對不會輸補習班。(有關自學方法,可參考我另一篇文章”How to teach yourself UX design”

2. 我將來設定的目標是在國外發展:我覺得去補習班一個很大的目的是建立人脈,認識業界的設計師、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利用補習班的資源了解整個展業,等等。但是我個人的目標是想在國外發展,在台灣補習的話,很難能夠達成這個目的。國外也有許多類似的短期進修班,例如:General Assembly, Galvanize,這些補習班的資源會比台灣的補習班多很多,如果人已經在國外,或有計畫短期出國的也許可以考慮。

Q:當初申請學校有找代辦嗎?

老實說我沒有想過,因為我不懂為什麼要交錢讓一個陌生人來負責我人生的重大決定?加上大部份的代辦並沒有真正念過一樣的科系,他們的資訊也是在學校網站上看到的,這和自己去看同一個網站得到的訊息並沒有不同。如果有問題,自己可以寫信去問學校,可以訓練英文順便建立人脈,我覺得經歷這個過程是請代辦得不到的訓練。(當然,如果英文還不夠好,非常建議可以花錢請專業的人幫忙修SOP和履歷。但這和找代辦來完成”所有事情”是兩回事,價錢也是兩回事。)

Q:TU Delft是一間怎麼樣的學校?課程安排如何?學到什麼東西?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顧名思義這是一間理工大學,像是台灣的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一樣。他在2014年Times higher education的世界排名為42名,在荷蘭的名聲相當不錯,一般人對於TU Delft的畢業生會另眼相看。

我所畢業的科系是Industrial Design Engineering (IDE)學院下的Master of Design for Interaction (DFI),此系的核心學問為user experience, design methodology, usability, user research等等,理論課程與實作課程約佔各半。個人認為本系的優點是他涵蓋了幾乎所有領域的設計,我們課堂上有可能接觸到家具設計、醫療產品設計、交通動線設計、汽車設計、展場佈置設計、介面設計等等 ,只要是牽扯到人與產品的互動都是授課範圍,系上的教授們也都各個學有專精,很適合還不確定自己想專注在哪個領域的學生充分探索。而本系的缺點是學生人數逐年上升,我2011年入學這一屆有60-70個學生,導致有些課程教授無法顧及所有學生,教學品質下降,學生之間的關係也比較疏離,不一定叫得出所有人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IDE在產學合作上下了不少功夫,很多必修課做的project都是與大公司合作,設計或改善真正的產品,在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公司的資源與得到意見回饋。最後半年的畢業設計,雖然學校沒有硬性規定,但大部分的學生都會利用這個機會自己找公司合作,自己寫proposal、丟履歷、面試、扮演公司與教授間的橋樑,這個過程的訓練對於之後找工作相當有幫助。

Q:TU Delft國際學生多嗎?台灣人多嗎?

TU Delft master國際學生幾個主要輸入國為:希臘、中國、印度、伊朗、比利時、德國、印尼、蘇里南(Suriname)。國際學生約佔總碩士學生人數的1/3。

我2011年入學時,IDE DFI碩士課程的國際學生大概佔了1/3,台灣人就有4位。如果把別的學院和科系加起來,一屆的台灣人大約10-20位。不過每年的數字變動頗大,我的前幾屆台灣人都只有個位數。

Q:畢業好在當地找工作嗎?政府有什麼規定?薪資水準如何?

外國人要在荷蘭工作通常是要拿高技術移民(highly skilled migrant)的工作簽證【註一】。荷蘭政府對於這群人的工作限制是相較開放的,原則上只要薪水符合最低限制,政府不會太過刁難。在荷蘭的碩士畢業生,政府給予一年Search year的時間找工作,這期間要做什麼都可以,沒收入也無所謂,在Search year到期之後,2014年的最低薪資限制是€2297.16/月(稅後€1700~1900/月)。若是沒在荷蘭待過的外國人要直接來荷蘭工作的話,2014年30歲以下的人的限制則是€3205.44/月(稅後€2200~2400)【註二】。這幾個數字都高於荷蘭同等經驗的人的平均收入,這個法律背後的意義代表政府認為薪資水準可以證明外國工作者可以養活自己,且具備一定的貢獻能力,不會成為社會負擔。

好不好找工作這個問題非常因人而異,看產業、看職務、看大環境。但如果要給一個籠統的答案,我會說:「不容易」。語言還是一個有形的限制,除非是非常國際化的公司,不然如果應徵者能力差不多,一般公司還是會傾向雇用能用荷蘭文溝通無礙的人。以2013到2014年的設計相關產業來說,景氣並不好,很多大公司裁員,即使是荷蘭畢業生有些也都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找工作,外國人更困難是可想而知。不過我身邊(包括我自己)還是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有的在design agency、有的在科技公司、有的在遊戲公司,新進設計師的薪水從€2300~3000都有。

以我個人的觀察,外國人在荷蘭找工作的成功要素大概有以下幾項:一、專業和荷蘭文較無關,且自身能力好,Ex: 超級工程師、超級設計師。二、鎖定產品賣到國際的大公司,Ex: 公司客戶都是外國人,會不會荷蘭文較沒差。三、鎖定有母語優勢的工作,Ex: 找想拓展中國市場的公司。四、自信大方,具備社交能力,Ex: 能用英文侃侃而談,不怕表達自己意見。其實說穿了,當語言沒有優勢的時候,專業、個性和態度就成了關鍵。

Q:需要學荷蘭文嗎?會很難學嘛?

在荷蘭生活與工作,學荷蘭文不是必要,在大城市裡遇到不會講荷蘭文的外國人並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不過如果會荷蘭文的話,生活上絕對會輕鬆許多,從最簡單的事像是在超市買菜、坐車,到複雜的找房子找工作,大部分的溝通和文件還是以荷蘭文為主。荷蘭人彼此之間的社交當然也是以荷蘭文為主。

我個人曾經學過幾個月的荷蘭文,當時最大的動力是想趁還在荷蘭的時候更理解當地人的想法與文化。我想在這裡的外國人都經歷過在一群荷蘭人之中,因為聽不懂荷蘭文而不知所措的狀況,長期依賴別人翻譯的生活容易令人厭倦。另外在專業領域上,比起英文,荷蘭文還是更容易和使用者溝通,與和客戶建立關係。

對以中文為母語的人來說,荷蘭文不算太好學。唯一的連結是它有很多單字和英文很相似,所以在閱讀上可以大概猜一下。除此之外,它的文法比較像德文(名詞有陰性、陽性,動詞隨人稱不同變化),發音有非常特別的打舌音和喉音,要發得道地得下一番功夫。

Q:與荷蘭人共事的感覺如何?工作滿意嗎?

我個人滿意的部份:公司尊重個人時間,完全沒有加班風氣,下班不會被打擾。一年假期至少21天。老闆重視個人能力,有表現機會,工作方式彈性。同事英文好、態度友善。

我個人不滿意的部份:荷文不夠好,與某些客戶溝通受限。與英美相比,設計方面工作機會不多,設計產業整體較安逸,大型國際活動交流較少。

我的公司目前大約有1/3是非荷蘭人,所以在辦公室裡英文溝通無礙,與同事關係也很和睦。有些朋友的公司只有他一個外國人,這種情況就比較辛苦,因為荷蘭人聚在一起難免習慣講荷文,聽不懂容易產生隔閡。

Q:荷蘭社會對外國人的接受程度如何?

以我個人經驗來說,一個社會對於外國人和外國文化有興趣的大約佔20%,反感的佔20%,剩下60%是沒特別感覺,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舒適圈,沒有一定必要和外國人相處。外國人本身因為有共同到異地生活的經驗,也比較容易惺惺相惜。

從Wikipedia上看,荷蘭人口組成有78.6%荷蘭人,5.9%來自歐洲其他國家,2.4%土耳其人,2.2%印尼人。我在念書時因為學校裡國際學生多,所以感覺不到什麼差異,出了社會後深深體會外國人真的不多,亞洲人更是非常非常少數。身為一個特例,總是有好有壞,好處是不用花什麼特別力氣就會被記住,壞處是要花更多力氣適應和被認同。

Q:你覺得來荷蘭值得嗎?

這問題涵蓋非常廣也非常個人,在我的另一篇文章”荷蘭,謝謝,珍重再見”有更深入的探討。結論是: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我不一定會選擇來荷蘭,但我也絕對不會後悔當初的決定,因為若不是有這樣的經驗,我不會變成現在的我。

4 comments

  1. 版主您好,冒昧留言,想請問如果我不是設計相關或是理工學院出身是否就沒有機會申請TU DELFT了因為看學校網站admission requirement的部分好像很強調這點><還是他也是比較注重在作品集的?我爬文有人是商學院剛畢業的還是有申請到Delft 的MSc in Strategic Product Design,但我個人比較有興趣的領域是您所讀的IDE,有甚麼方向可以努力去彌補學歷上的不足嗎?e.g.如果去參加一些補習班或是職訓課程累積作品的形式呢? 謝謝!!

    1. 我就是一個非理工科系的例子(我大學念企管),不過情形比較特殊,你可以參考:我大學念企管,先申請上了MSc in Strategic Product Design(沒有要求作品集),然後開學前一週,去找學校的faculty coordinator說我想轉到MSc in Design for Interaction,並教了我的作品集(網頁,平面,攝影)給他審核,3天後他跟我說可以轉系,我就轉了。我想這是比較容易”成功”的方法,因為作品集的審核不會那麼嚴格。但缺點就是不保證你可以轉成功。最理想的狀態還是你已經有作品集了再申請學校,比較保險。補不補習我覺得看個人需求,我在這篇文章前面的地方有回答。:)

  2. 您好,
    請問在荷蘭讀完研究所後的一年search year是允許在整個歐洲找工作的嗎?還是只限定荷蘭?謝謝。

Leave a Reply to Kaiting Huang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