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很久了,我是否該「規律且持續的寫作」,把腦中的想法化為無可更動的白紙黑字,離開鄉愿的中間地帶,在一方與自己氣味相投的土地立足。

難,因為獨到的觀點無法討好所有人,越是犀利暢快,得罪的人往往也越多。好的作家除了必須得忠於自己,也必須要有勇氣面對隨之而來的不屑與批評。

害怕,因為想法隨時在改變,落筆的瞬間不只是記錄,更是無可更改的印記。電腦中或網路上的檔案可輕易被刪除,但文章裡的想法卻已經以不負責任的態度流傳於曾經讀過文章的人的記憶中,形塑了可能與事實差異極大的個人形象。

遲疑,因為想揭露的不只是個人無關痛養的流水帳,而是牽涉到許多人的故事。這些人有些與我很親密,有些與我只有幾面之緣,不管是哪一種,我都不想利用別人用生命經歷過的酸甜苦辣來支持建構自我浪漫的興趣,所謂寫作這件事。

是可以不寫,但無法不去想。

思考是生命最簡單且真實的存在,我們無法確定此生是虛是實,但可以確定此刻有個念頭正在運轉。有時轉得飛快,記憶與想像激盪出從前沒有的創意火花,有時轉得緩慢,空蕩安靜的腦海漂浮著美麗的空白。

我喜歡思考,喜歡在每個重大事件中反芻更深的含意,在平凡無奇的生活中找尋真理。我可能忘了某年某月我對於某個事情的確切想法,但這些零零散散的小想法隨著時間累積,匯聚成我主要思想的雛形,搭配上我的言行舉止,造就了我的性格。

寫作是想法的體現,也是性格的展現。

當思想離開安全的私人心房,就像人沒穿衣服一樣,所有身材的優缺點立刻一覽無遺。尤其是發自內心的寫作更是令人害羞無比 。

將性格赤裸裸的攤在眾人面前,需要的是勇氣。一個真實的作家首先得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然後再用雙倍的勇氣將這個不完美的自己刻在紙上供大家觀賞。

真的很難,不過寫作後隨之而來的一切卻又是如此的吸引人。

我記得自己從升大學的暑假開始經營無名小站(現在已經關閉了),記錄日常生活中的小火花與想法。有次一個不認識的網友加我msn,說非常欣賞我的文章,問我可否轉錄到他的部落格。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寫作的力量可以影響到素昧平生的人。

接下來是一些已經失連的同學,留言說他們會定期來我的部落格看我的文章,鼓勵我多多寫作。我從不刻意宣傳自己的部落格或文章,這些『忠實』讀者的支持確讓我很感動。

除了別人的鼓勵外,自己的成就感也是讓我不定期「發作」想要寫東西的原因。每個人總是有些自己覺得「值得」的事,比興趣多一點,比工作重要一點,在做的時候會忘記時間流逝,完成之後會心滿意足。寫作就被我歸類在值得的事。

我私心認為作家是全世界最浪漫的工作,思想透過文字可以跨越時空,直達另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好的作家可以暫時窮困潦倒,但卻是永遠的精神貴族。

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當一個複雜問題無法馬上被解決時,人的處理方式分成兩種:「極大化者(Maximizer)」或「滿足化(Satisficer)」。極大化者通常會將事情所有的優缺點列出來,仔細分析每個項目,試圖從中找出最佳解。滿足化者往往跟著感覺走,沒有太多的研究和比較,快速的決定一個自己認為「滿意」的選項。前者因為時常花心力找出「唯一」且不一定符合邏輯的最佳解,容易陷入憂鬱、自我怪罪和懊悔的負面情緒中。後者的選擇方式因為符合內心「尚可」的標準,所以即使不一定是最佳解,都是自己可接受的選擇,因此這種人通常比較樂觀、有自信且生活滿意度較高。

以前大學的時候,管理學院總是訓練學生成為極大化者,分析商業個案裡各種變數的利弊得失,想盡辦法得出最合理和最有說服力的答案。但即使是接受了四年這種訓練,回顧我人生重大決定的決策過程,我的行為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滿足化者。

要不要「規律且持續的寫作」,我思考很久了。

在沒有下雪的聖誕夜,我一個人敲著鍵盤,享受著文思泉湧的美好時刻。忽然間,我聽到直覺這樣對我說:『我也許不會以寫作維生,但這會是我一生的志業。』

2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