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深白思考

今天銀行戶頭裡一筆Freelance的款項入帳了,這算是我擔任職業米蟲25年來,第一次正式靠自己工作得到的收入。我一整天表面都很平靜,但其實內心挺激動的。雖然這不是什麼巨款,想揮霍還得三思,但這對我來說絕對意義非凡。

記得兩年前的現在我剛拿到TU Delft的入學許可,看似前程似錦,但其實我對未來一片茫然。那時的我對設計一知半解,隱約感覺自己對設計是有熱情,但要設計什麼也講不太清楚。同儕們覺得我很做自己,但其實我也懷疑自己是不是只是任性或逃避,更擔心亂花父母的血汗錢。新聞媒體整天上演對於七年級生(八零後)的唇槍舌戰:安逸的一群、草莓族、最難帶的一代,到失落的世代。當我還在極力探索未來的可能性時,已經有一堆負面標籤和悲觀的未來等著我對號入坐。沒有相關學歷、沒有經驗、沒有人脈,我只能咬著牙拿勇氣和人生對賭。

我有時在想,是不是凡事都會物極必反: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科技發達後回頭擁抱自然、滿足了物質後開始看清物質,追尋意義。加法思考於是變成了減法思考:因為擁有了,所以擁有的東西就不再重要,這時人們真正開始丟棄,當東西慢慢減少時,才發現原來最後剩下的,才是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東西。

設計對於現在的我而言,就是那個最重要的東西。

我喜歡設計的方式是從內而外的,認同設計志在「解決問題」的價值,享受無時無刻找尋靈感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在做設計時,我可以很誠實、很自在、也會不知不覺很認真、很投入,我喜歡自己這樣的狀態。這種快樂是很實在的,源自內心的,無法向外求來。有些人可能一直誤以為我是(設計)工作狂,就算離開學業工作,心心念念還是設計。其實對我而言,設計不只是工作,更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生活的枝微末節,只要用心觀察體會,本來就都可以和設計扯上邊。如果認真生活算是痴狂,那我寧願當個快樂的瘋子。

最近有種感慨:一輩子能夠把自己照顧好的人就非常了不起了。照顧好指得是除了衣食無虞外,還有健康的身體和愉快的心情。媒體總把前者刻劃的難如登天,但其實後者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在看到電腦螢幕顯示出進帳的數字時,我真的很開心很驕傲,一路上的堅持有了一點點(實際的)回報,原來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謀生沒有想像中困難。同時也非常知足感恩,有異常開明和成熟的媽媽、有可以相互切磋的老妹、有一些價值觀相仿可以談心的好友、還有一些貴人過客,這些人幫助我在追尋夢想的路上(目前)走的順遂。

歐債危機四伏、機會無從預測、緣份難以捉摸,我的未來依然充滿著很多不確定性,不過誰不是呢?這就是人生本質上的幽默,像極了荷蘭今年冬天難纏但是美麗的雪(圖)。希望不管將來遇到什麼挑戰,自己都能夠勇往直前,然後慧心一笑。

3 comments

  1. 你好, 同為一位在台灣的UX designer, 偶然路過你的blog, 有點好奇你在 UX 領域作設計時, 仍然感受到這些真誠, 飽滿 和快樂嗎?
    因為整個UX design 似乎離不開商業下的框架, 同時也因為有諸多技術端的限制, 身為設計師, 有時似乎不能自由地實現自己的想像, 不知道你的看法如何 😀

    1. 我覺得基本上任何設計都離不開商業的框架,如果完全沒有限制,那比較像是藝術創作,不是設計了。我個人反而挺喜歡各種限制(預算、技術、人力資源、時間⋯⋯),也很享受自己設計的東西真的能被做出來,然後真的有使用者在使用⋯⋯這種感覺。當然在不同環境工作,限制的範圍會不一樣,以我目前在荷蘭和美國的經驗,我在設計上所受到的限制還不足以影響我做設計的滿足與快樂,但我不知道如果我在台灣,想法還會不會是一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