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留學心得 – 灰色幽默

想想也只是幾個月前的事,那時正值冬日末梢,但雪季才剛來臨,我的畢業設計剛剛開始,每週至少兩天要去從Delft通車至Amsterdam的公司報到。早晨的旅途是一趟從黑夜迎向白晝的過程,共一個半小時,像是神聖的儀式。在火車上,我總是望著窗外的太陽慢慢升起地平線,短暫的把天際的角落染成金紅,然後又爬近灰暗無邊的雲海裡。抬頭看荷蘭的天空,紅是偶然的絢麗,灰才是這裡最常看到顏色。

好久以前讀過政大教授柯裕棻的文章《行路難》(註一),描寫在美國工讀博士的心路歷程。該篇文章一反留學相關文章夢幻樂觀的角度,細膩卻平實的道出留學生內心的苦悶與孤獨。碩士和博士相比之下,時間短了好幾年,生涯發展也不至於太受限。如果將讀博士的辛苦用飽和度90%的黑色來表示,在荷蘭攻讀兩年碩士的辛苦,濃度大概只有30%,淡淡的灰色,和荷蘭的天空一樣,大肆抱怨顯得強說愁,全然忽略又有點太過逞強。

一至三個月

這種辛苦始於一開始新鮮感褪去後的失落。這時的生活逐漸步上軌道,偉大的留學夢已成模糊的記憶,取而代之的是逐漸麻木的街景,和排山倒海而來的課業與生活之差事。其實很多事情沒有想像中的不同:在台灣買菜去傳統市場,在荷蘭可以去open market;在台灣學校有作業和考試,荷蘭學校當然也有作業和考試;在已開發國家裡,幾乎每種連鎖商店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同質商店,屈臣氏相對於Kruidvat,NET相對於H&M,麥當勞還是麥當勞 。雖然語言和習慣還是會造成一些差異,但是生活就是生活,不會因為換了一個地點就全然不同。

三至六個月

失落過後緊接而來的是專業上的挑戰。此時剛開學的蜜月期已過,各個科目開始針對學生的表現給出評價。此時很多亞洲來的學生豁然明白,表達能力佔了評價裡非常大的部份,即使背後做了很多很多事,如果沒有適時的展現出來,別人通常會認為你的能力有問題,或你對於小組沒有貢獻。很多時候我明明怕得要死還是得假裝鎮定,逼自己學會在一群人之中插話,還有準備看起來自信滿滿的口頭報告。這些東西和語言能力、成長背景、個性都很有關連,無法一蹴可幾,只能先假裝自己可以,然後讓它自然進步。在相當注重參與和交流的西方教育裡,沈默不一定是金。

六個月至一年

當應付課業不再喘不過氣時,另一個人際問題卻逐漸讓人窒息。身為國際學生,我們飄離了熟悉的環境到異鄉,卻發現怎麼樣都生不了根。那些照片中的外國臉孔,大多數僅止於時常見面的陌生人,那些平日的寒暄問暖往往不會延伸到私人時間。早在我們滿懷期待踏入新的國度之前,當地人早就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生活模式和交際網路,我們的出現不是驚喜,而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暫時存在。不是每個外國人對東方文化都抱有熱忱,比起筷子、功夫和中文,他們更愛啤酒、足球和其他拉丁語系的語言。雖然不斷的迎合別人令人疲憊,但身為少數中的少數,做自己又談何容易。

一年至一年半

這是一段不喜歡也不討厭的狀態,外在的挑戰依舊,但一切變得沒有那麼強烈,因為習慣了,反而是內心的糾結逐漸擴大:當留學生涯正式宣告過半,大家紛紛開始檢視自己過去的成果,專業上有什麼進展、英文進步了沒、去了哪些地方、交了哪些朋友、有沒有實習經驗,等等。如果結果不如預期,可能會有種必須追趕的焦慮,因為想要做得事總是太多,但時間和金錢都成倒數狀態。

一年半至兩年

最後半年寫論文是一段微妙的過程,一念孤獨,一念自由。孤獨是因為他是一個由個人全權負責的專案。從一開始的找公司、找教授,到中程的研究、訂方向、想點子,到最後的執行、完成論文。就像一個一人公司的老闆,要事和雜事必須全包,成敗責任也全攬,沒有其他夥伴分擔壓力和業務。自由是因為,一個人可以獨自享受”設計”這件事,決定可以遵照個人意志,沒有其他意見干擾。專案進行順利的時候,自由大過天;專案停滯不前時,孤獨可以吞噬任何抽象思考。

畢業後

畢業本來應該象徵著肯定與希望,但對於國際學生來說,很有可能是挑戰大過於肯定,茫然大過於希望。學位證書畢竟只是證明了在校的表現合乎期待,但並不表示這些可以同樣符合社會的期待。在歐洲找工作,除了看專業表現,更多時候是看重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這些對於非相近文化下成長的人來說本來就是很大的挑戰,更不用說還得考慮政府對於外國人簽證和居留等各種規範。更無解的問題是:留下來了,然後呢?要留多久?工作內容喜歡嘛?未來有辦法升遷嘛?遠在天邊的家人呢?(五十嵐呢?誠品書店呢?XD)

我今年六月底畢業後,熱浪持續席捲歐洲,將本來應該涼風徐徐的夏天烤得炙熱。這兩年間發生的事情好像過眼雲煙,冬日末梢黑暗中的早班列車彷彿已經駛離我很遠了。很多人好奇的探問我這兩年的過去與未來,我可以輕易的給出簡單的答案:先在荷蘭工作,並獲得欽羨的回應。但一切又不是如此簡單。

不是如此簡單阿。

 

註一:《行路難》收錄於《青春無法歸類》。柯裕棻著。2003年12月。
http://www.wretch.cc/blog/jazzstanley/13707974

1 comment

  1. 永遠只會做夢卻只會畫地自限的我總是很喜歡妳的這類文章,精準的字眼勾勒出生動的畫面,搭配其中夾雜的許多情緒。真的能閉上眼睛反覆咀嚼。^_^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